解放戰爭時期,我軍轉戰陜北的一個冬天,俘虜了一個叫金大義的國民黨騎兵并將他轉交給當地政府,后被安排到李家崖村。村里人得知拉回來的傷員是個俘虜兵時,誰都不愿意接受,一位質樸善良的大嫂受命收留了他。大嫂的丈夫在前線作戰,家中只有她和六歲的女兒秀秀。金大義態度惡劣,任性,幾次粗暴地將大嫂端給他的飯打翻。當村中的劉文書告訴大嫂他是回民時,大嫂原諒了他。由于傷口感染,金大義一連數日處于高燒昏迷當中,大嫂不分晝夜地守護一旁。大嫂的善良舉動,使金大義滋生了一絲安全感,情緒逐漸穩定。過年了,婆姨們盼望男人歸來,卻傳來男人們犧牲的噩耗。鄉親們遷怒于金大義。金大義萌發逃跑念頭。可他的腿傷沒有好,當他看到焦急萬分四處尋長他的大嫂時,竟委屈地哭了。村里斷糧了,金大義偷偷殺了秀秀心愛的小羊羔。劉文書又帶來大嫂丈夫犧牲的消息。大嫂難抑心中的悲憤,將金大義趕出家門。等她給丈夫上完墳回來,金大義又徘徊在家門口,大嫂再次留下了他。金大義還將藏在山坡上的羊肉給秀秀吃。中央政府給村民支援來糧食,卻被馬匪騎兵頭目哈胡子撞上。金大義把老土槍對準了他的義父哈胡子。